2016年10月,北京戏曲艺术职业日博体育曲艺系正式成立,高职开设曲艺表演(评书、鼓曲)两个专业方向,中专开设曲艺表演(诵说、鼓曲)两个专业方向。设置评书、快板、相声、京韵大鼓、梅花大鼓、单弦、器乐伴奏等课程。
曲艺系的教师队伍中不仅有中国曲坛的著名艺术家,也有来自中国广播说唱团、北京曲艺团和天津市曲艺团等专业院团的实力派曲艺演员,同时还有长期活跃在一线曲艺舞台的青年曲艺演员。老中青三代结合,他们既是具有丰富演出经验的曲艺演员,又是多年来一直潜心致力于发掘曲艺人才、培养曲艺人才的教师。
曲艺过去多是用师徒传艺的方式完成艺术与技艺的传承。曲艺系在建系之初就坚持承传统、重创新的原则,积极谋求在教学中“融百家之长,汇各地之优”的方式,以“转益多师”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在校期间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更广阔的视野。曲艺系注重培养学生“一专多能”适应社会岗位需求,创演能力并重,在实践演出中坚持创作新作品,教演结合。
曲艺系努力打造实践平台“北戏书馆”,锻炼学生舞台实践能力。九年来曲艺系的学生在老师带领下在“北戏书馆”开展三百余场演出活动,表演长篇评书,成为中国评书舞台上最年轻的长篇评书演员。“北戏书馆”观众达五万人次,已成为北京市曲艺演出的一张文化名片。
曲艺系学生连年参加中国曲协、北京曲协、天津市文联、天津广播电视台等单位举办的各类曲艺展演活动,获得一系列奖项。
本学期“北戏有戏”教学实践演出之曲艺专场的系列汇报中,既有课堂保留的传统教学曲目,也有学生历年来参加全国展演比赛的获奖作品。从个人表演单一曲种小型节目,到团队组合表演集单弦、相声、小品等各曲种综合的大型节目;从传统作品,到老师们自编自导的新创作品都在演出中呈现。通过舞台实践的锻炼,不仅使学生的业务基功能力和综合表演能力得到提升,也提升了教师们团队合作能力和创作能力,这正是日博体育和系部重视艺术实践,并将舞台实践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的意义所在。
演出结束合影留念
主持人:赵梓骁 钟超然
演出回顾
1.快板书《三打白骨精》
表演者:郭启硕、邵禾余
2.京韵大鼓《赵云截江》
表演者:孟格萱
伴奏:柴旺里、刘睿颖、厉睿哲
3.单弦《花木兰》
表演者:薛艺佳
伴奏:宋弘哲
4.评书《林黛玉初识王熙凤》
表演者:于洋子杭
5.京韵大鼓《探晴雯》
表演者:仉上明珠、张景颐
伴奏:宋弘哲、柴旺里、刘睿颖
6.联珠快书《蜈蚣岭》
表演者:孙嘉阳、蒋元状、杨浩民
伴奏:宋弘哲
7.京韵大鼓《谴晴雯》
表演者:陈梓萱
伴奏:刘志光、柴旺里、厉睿哲
8.梅花大鼓《十字西厢》
表演者:李亚宸、于洋子杭、李依涵、孟格萱、孟祥熙
伴奏:李金来、周春元、李桂芝、何瑞琦
9.京韵大鼓《子期听琴》
表演者:徐嘉琪
伴奏:柴旺里、厉睿哲、刘睿颖
10快板书《武松打店》
表演者:郭育玮
职员表
策 划:许 翠
导 演:张 怡
舞台监督:翟静婉 郑思杰 张仲一 盛 辉
指导教师(按姓氏笔画排序): 马小祥 王水凤 王玉兰 刘志光 何 丹 张 怡 李桂芝 宋民强 陈娜娜 郑思杰 种玉杰 柴旺里 翟静婉 籍 薇
舞台技术:荆玉山 杨 超 张京生 赵 蕾
灯 光:纪晨曦
音 响:王雪松 葛涵宇
字 幕:孙铭阳
化妆指导教师:张姗姗
化 妆:石一鸣 李双一 张艺涵 夏姜威扬 李昊仪
摄像 / 后期制作:张 鹏 郭 洵 刘 珂 刘士锋
摄 影:陈 明 王文博
出 品 人:吴 蕾
总 策 划:黄珊珊
策 划:许 翠 焦振宇 刁江辉
演出总监:张 怡
监 制:李 青 祝真伟 田石杰 王 翀 康建飞 原 野 纪培宁 李 晨 陈 杰
运营监督:廖 维 荆玉山 封 雪 谢志刚
演出监督:胡 杰 荆玉山 原 野 封 雪 谢志刚 张思辰 李 洋 杨 澜
宣传统筹:廖 维 信 滢 封 雪
演出保障:王 静 张 鹏 章秋君
艺术顾问(按姓氏笔画排序)
于万增 马小祥 王 平 王全有 王宏坤
孔庆玉 孔继光 艾淑云 叶金援 田再励
白慧谦 冯德仲 关静兰 许瑾忠 李文敏
杨少春 杨 菲 宋丹菊 张志宽 张学治
张蕴华 罗 宁 金惠武 周铁林 赵 林
种玉杰 高 闯 席裕身 黄德华 常祥霖
崔 琦 韩宝利 韩美玲 燕守平 戴月琴
籍 薇
文/曲艺系、演艺中心